如何选择?

如何选择?
Photo by Ander Peña / Unsplash
After that grand entrance, the life we end up with is simply an accumulation of all the choices we make.

我们之所以变成现在的我们,是因为之前的一系列选择所致,这是 Darren Hardy 在 The Compound Effect 一书告诉我们的道理。移民准备也是一系列的选择,而且是一系列的重要选择。

过去的文章里,我们提供了不少如何做出选择的文章。我们将他们汇总在此,希望帮助你做出更好的移民选择。比如:

  1. 如何结合各种移民相关因素,作出取舍?
  2. 攒够钱才跑?还是攒够钱就跑?
  3. 如何合理地规划移民?
  4. 是否应该选择一个跳板国家先出去?
  5. 如何选择一个跳板国家?

在我们之前的投票中,加拿大是大家的首选目的地:

当然也有很多不同的声音:

其实这并不奇怪,每个选择都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自己的劣势,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取舍。

千万不要因为芝麻,而丢了西瓜,就像我们在 Exodus 2.6 中介绍的。

Exodus 2.6 - 西瓜与芝麻的选择
请让我们用脚投票 最近与一位朋友聊天,问 ta 考不考虑移民新加坡,ta 回了一句,新加坡太小了,不考虑。 这种想法挺普遍的,比如打开豆瓣相关的小组也是类似的帖子:好担心某国吃不惯所以不想去;好担心融入不入某国不想去;好担心…不想去。我们无意评价这些想法,但可以把这类想法归纳为 -- 为了芝麻丢了西瓜。 为了芝麻丢了西瓜在决策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个现象,人们往往因为一个非决定性因素做出判断,从而放弃更大的机会。具体在技术移民中,就是因为一点小问题,而放弃努力。如果真因为某个决定性因素而放弃倒也算了,为了芝麻丢了西瓜往往因为很小的问题而放弃,所以甚为可惜。比如以新加坡太小的理由放弃选择新加坡:新加坡再小,也容得下一个新移民,一个新移民家庭,只要它的政策还支持移民。新加坡再小,它也是一个国际都市,四通八达,方便出入。拿它作为跳板再合适不过了。 引发的问题 为了芝麻丢了西瓜在移民过程中是常见的现象,进一步会引发以下问题: 1. 犹豫不决:因为芝麻,而犹豫不决要不要摘西瓜,最后既没捡到芝麻,也没摘到西瓜,还是在原地转悠。 2. 完美主义:

当然,移民决策肯定不是一个简单的决策,需要我们根据自己的情况考虑各方面因素。考虑得越多,可能就越难决策。

不过,我们还是有办法简化这一决策过程,比如 Exodus 2.2 介绍的神奇表格就可以:只要三步,我们的移民决策就可以大大简化。

Exodus 2.2 - 一个表格帮助你做出移民决策
请让我们用脚投票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帖子:移民 A 国和 B 国,我应该选哪个?工作 A 和工作 B 我应该选哪个?帖主会详细罗列 A 和 B 的优缺点,以及自己的喜恶,然后请大家帮忙看。这些帖主可能已经做了一定的功课,但是难下结论,于是求助于网络,希望别人给出结论。 就像我们在之前的文章里写到的: 这些问题下面的回答各色各样,但是只有提问者自己最清楚自己的处境,其他人都看不到所有的利弊,所以这些答案很可能有失偏颇。这些利弊也只有身处其中的我们自己才清楚。因此,建立我们自己的思考体系就更加重要了,而且这样的思考体系也正是通用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上面这种情形,我们使用一个简单的表格就能得出自己的结论。制作这一神奇的表格就以下几步: 1. 根据自己的偏好,给各个考虑因素打出权重; 2. 根据 A/B 两个选项的具体情况,在各个考虑因素下打分; 3. 把权重和 A/B 的因素的打分相乘,

财产一直是移民中很重要的一个考虑因素。不少人在犹豫,到底是现在就走,还是攒够了钱才走?到底要攒多少钱?Exodus 2.3 分析了如何评估目的地国的生活成本,以及如何做出相应的决策。

Exodus 2.3 - 攒够钱就跑?攒够钱才跑?
经常听到大家说,攒够了钱就跑,所谓攒够了钱到底是多少?我们就此做了一个调查,结果显示接近一半的朋友认为一张机票钱加各种手续开销和第一个月的生活费就够了。 我们鼓励能早走就尽量早走。一来,国内的情况不太乐观,而且能不能出国门也越来越不确定;二来,全球的经济形势也在下行, 比如科技业就普遍开始冻结招聘甚至开始裁员,第三,按照目前国内严格的购汇限制,就算攒够了钱,我们也不一定能把钱全都挪出去。 最终判断还是靠大家自己。当然做判断少不了数据支持,我们在这里提供两块数据源供大家参考: 1. 各国移民局的资金需求介绍 2. 以 Numbeo / NomadList 为主的众包数据源 政府数据…

当我们准备移民时,往往会遇到非常多的任务,因而觉得无所适从。比如要准备语言考试,准备各种证明等等。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的准备工作变得轻松一点呢?Exodus 2.17 中介绍的任务分类可以帮助你更从容地准备。

Exodus 2.17 - 如何合理规划移民准备?
请让我们用脚投票 当我们准备移民时,往往会遇到非常多的任务,因而觉得无所适从。比如要准备语言考试,准备各种证明等等。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的准备工作变得轻松一点呢? Steve McClatchy 在 Decide 一书中,将任务分为两种大类 gain 和 prevent pain: * gain 类任务长远来说,有助于我们的成长,但不一定有明确的时限,比如阅读。 * prevent pain 类的是我们必须做而且有明确时限的任务,比如工作,吃饭,睡觉等等。 我们不妨参照 Decide ,把我们的移民准备工作也做相应的分类,说不定会轻松很多。 gain 和 prev…

具体而言,技术移民的准备工作涉及四个方面:

  1. 资金准备
  2. 语言准备
  3. 工作寻觅
  4. 材料准备
Exodus 2.19 - 技术移民的时间线和优先度
前阵子在群里问,关于技术移民,大家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其中一个问题非常具体,如何安排时间准备技术移民。 这的确不是一个很好回答的问题,所以我们试着解答一下。总体而言,技术移民的准备工作涉及四个方面,所以我们一一展开: 1. 资金准备 2. 语言准备 3. 工作寻觅 4. 材料准备 资金准备 资金准备是指不少签证申请要求资金担保。比如加拿大的 EE 签证下的 Federal Skilled Worker Program 和 Federal Skilled Trades Program 都有具体的资金要求: 家庭成员个数 资金要求 (加币) 人民币 1 $13,310 68080 2 $16,570 84755 3 $20,371 104197 4

还有一种犹豫不决的情况是,不少朋友想一步到位,但现实又有各种制约,难以达成这一梦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如退而求其次,找一个跳板先出去。

Exodus 3.3 - 找个跳板先出去
请让我们用脚投票 香港自去年12月底推出了高才通之后,短短四个月,就有1.7万人获批。其中大部分都是内地的申请者,就像之前的优才通一样,其中九成都是大陆申请者。 有意思的是,获批之后的大部分申请人都没有落地找工作,也就是说,他们只是把香港当作一个跳板: 但当大家的申请完成后,傅彦却发现,几乎没有朋友落地找工作,“都只是做一个备份。”根据傅彦的观察,九成的朋友将高才通签证视为一两年的旅游签证,只有少数人在思考如何续签。香港是個 option:高才通申請掀熱浪,他們會移居香港嗎? 因为很多人的想法都是如此: “我印象很深,有个朋友说,拿香港身分,最多是没有plus,不会有minus。”…

如果决定先找个跳板国家出去,那么应该如何寻找跳板国家呢?

Exodus 3.17 - 什么样的跳板国家是好跳板?
移民论坛上常见这样的讨论: 以我现在的条件并不能直接移民我最想去的国家。既然如此,我先去日本、先去 WHV 过渡一下,当成跳板,之后再去 dreamland,怎么样? 大部分人考虑跳板,而不是一步到位的原因,无非是条件达不到,这之中最常见三种情况是: 1. 钱/技能/经验/资源不够; 2. 永居/入籍政策不友好; 3. 想尽快离开中国。 第三条的紧急和严重程度依赖于个人对局势的判断,对「快」的追求远远高出对「好」的要求,暂且不提。对前两种情况来说,一个足够好的跳板国家应该满足这些需求: 1. 能弥补你的金钱/技能/经验/资源短板 2. 内部区域流动性好,或有独特的照顾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