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odus 4.12 - 都在谈出海,到底怎么出?
请让我们用脚投票
这回回国最大的感受就是,几乎碰到的每个朋友都在关心出海。
不是问怎么出海,就是在准备出海,或者已经在出海的路上了。
不光有产品出海,也有服务出海,总之大家都在往外看,往外跑。
有往欧美出海的,也有往东南亚出海的;有往拉美出海的,也有往中东出海的。
我们已经开通了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支付,如果你想及时读到 AwesomeVisa Exodus 的全文,请付费订阅 AwesomeVisa Reader 计划:
关于支付的详情介绍,可以访问这一页面。
拿什么出海?
具体就产品而言,大家还想依托中国的供应链把产品出海。也因为之前的教训,大家都希望建立起自己的品牌,把控供应链的质量,把更好的产品做出来。而不仅仅像之前那样做个贴牌加工的生意。倒是更习惯自己建立品牌,找相应的供应链生产,然后自己把控渠道去做出海。
做服务出海也是一种选择,既可以服务国内想出海出去的人,也可以服务海外想从中国获得供应链的商人,总之思路非常开阔。
甚至连头部的咨询公司也在看这块潜在的蛋糕。当然他们也没有什么实操经验,有的是拿之前其他国家的案例来做咨询。比如一位在咨询公司任职的朋友提到,其实这条路日本韩国的企业都走过,都是在当时国内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只好选择走出去这条路。
正因为如此,这些先行者的实践有所借鉴意义。举个例子,以食品为例,这种需要高度本地化的品类一般都会在消费者集中的地方建厂,这样做的好处有很多,比如更容易根据消费者的喜好作出调整,可以压缩生产端到销售端的实践。所以以前很少有做出海的。既然要出海,这类企业会分几步走:
- 先把产品运到海外,在当地只有很小的销售团队,主要的客户是在当地生活的本国人;
- 等到产品卖起来之后,他们会考虑把目标客户扩展到当地人,所以要考虑当地人的需求,团队野慢慢拓展到营销团队;
- 再往后,因为市场进一步扩大,所以在本国生产再运到海外的模式会对供应链形成很大的挑战。这时候就要考虑在当地建厂,或者在当地收购。这样就把生产前移到当地,不仅可以降低供应链的总体成本,也使得产品可以更快地根据当地需求进行调整。
当然也有一种做法,是直接并购把生产端和销售端一起收购,这样就能很快把产品生产出来并销售掉。这样比自己建厂再建立销售渠道要快得多。
总之出海的模式有很多,多听听多看看,才能看到更多的机会,更多的可能性。